七、引導孩子學會恰當地自我定位

八、如何做到學校和家庭教育一致性,提高教育效果

九、二句改變一生的經典語句

一、家庭教育思想

宋慶齡說:“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點.”教育觀點就是指“用什么思想去教育孩子,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

1、要教育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宋慶齡說:“還有人往往喜歡問孩子的志愿:‘你長大了干什么?’有些孩子回答要當工程師、醫生、音樂家等。發問的人聽到這些回答后,不免稱贊孩子有志氣,鼓勵一番。”

2、培養孩子艱苦奮斗的精神。

宋慶齡說:“有人說,我們受了一輩子苦,現在應該讓孩子享享福了?!薄皭酆⒆?,是人之常情,但怎樣愛法?怎樣才是真正的愛?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睂⒆拥娜魏螊蓱T、溺愛、不但害了孩子,也不利于國家和民族。

3、要自覺地擔當起教育子女的責任。

宋慶齡指出:“還有人說,孩子的好壞是天生的?;蛘哒f,孩子還小,長大了自然會好的?!边@是不負責任的態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

二、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必須走出單純說教的誤區,尤其要重視身教和境教。

我們是不反對說教的。教育孩子,“說”是一種重要方式。但是要想讓孩子接受說教,必須做到:

1、說得有理,要有針對性。道理正確,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符合孩子實際。

2、說得有力,要講究度。話語不能干巴巴、枯燥乏味,要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生動、形

象,有實際例證。批評孩子不要過火。有的家長一批評孩子來就越說越生氣。

3、說得精要,不啰嗦。重要的內容可以重復,但不能啰嗦。

4、說得適時。孩子的心理狀態不同,接受批評的態度也不同。一般來說,孩子心情不佳時,不利于認識自己的問題,大人的批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不能盲目地有機會就說,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孩子最煩家長天天說,不分場合見面就說。

5、說得有新意。最忌諱車轱轆話來回說,老一套誰也不愛聽。說,應該有新的內容,新的信息,讓孩子有新鮮感。

這幾條要做到是不那么容易的,需要家長經過一番努力才行。如果一時做不到,家長應該適可而止,少說些,能不說就不說。許多家長少說也做不到,他總是相信自己多說的力量。殊不知天天進行說教的家長,絕不是高明的家長,也不會是高水平的家長。

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重點是“滲透性”,孩子是家庭的一員,與家長接觸時間最多,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種“滲透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身教,二是境教。

身教就是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影響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家長在求知方面就應有積極的表現,如果你光要求孩子,自己不讀書,不看報,不學習新的知識、技術,孩子的學習勁頭兒就不足。我認識一位家長,她的孩子學習習慣不好,自從這位母親參加了成人中專的學習以后,每天晚上家里的氣氛就變了。媽媽的燈下苦讀精神感染了孩子,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總得催孩子了。有時媽媽睡得晚,孩子主動陪媽媽學習。這就是身教的力量。那么,要求孩子有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就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按時起居,整理床鋪家庭教育的材料,打掃房間,講究衛生。如果家長自己經常睡懶覺,東西亂扔亂放,床鋪不疊,缺乏衛生習慣,孩子就會照你的樣子去做。有一句俗語說得特別好:“孩子是家長的影子。”還有人說得更直接:“孩子是家長的‘再版’。”盡管這種話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也說對了一大半。有了身教的基礎,再加上有理、有力、有節的說教,孩子就會更服從家長的教育了。

境教,就是以良好的家庭環境給孩子積極的教育影響。什么樣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對孩子的教育呢?一是家庭的精神環境。家庭人際關系和諧,心理氣氛融洽。這包括夫妻之間的關系,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系,親友之間的關系。夫妻關系是主導,影響其他關系。協調家庭關系的基本因素是家庭美德建設。一家人之間的愛心、尊重、互助、互諒、同樂、同苦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主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該付出的,一定要付出,不能自我中心,私欲至上。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孩子身心舒暢,情緒穩定,易于培養健康的人格,學習也會踏實努力。如果家庭矛盾尖銳,夫妻反目,長幼無序,孩子就處在一個惡劣環境中,很難健康成長。二是家庭的物質環境。這主要是指家庭物質生活平實節儉,既保證基本的或較好的生活條件,但也不奢華浪費。居住、飲食、行路、穿著,最好全家人都保持一種平常心。即使家庭富裕,也不可超量消費,高檔攀比,更不能走進享樂主義的誤區。有一篇題為《再富也要苦孩子》的文章被數家報刊轉載。我認為,不光是苦孩子,大人也應保持吃苦耐勞的精神,從一定意義上說,境教也是身教。

家庭教育,必須走出單純說教的誤區,尤其要重視身教和境教。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是教育孩子成功的基礎條件。

三、學生不喜歡家長采用的教育方法

主要是以下幾點:

1、對孩子采取命令式。我們這些當家長的,當年從父母那里接受的大都是命令式的、指令性的教育。這些命令、指令有時是對的,但有相當多的并不符合下一代的實際。我們當年面對這些不符合實際的指令時,心理不也不喜歡嗎?尤其是孩子一天天長大,大了之后,他有一種自力意識,面對家長的命令,尤其不喜歡。

2、嘮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對癥下藥,總是翻來覆去的那么幾句話。

3、埋怨、指責。孩子犯了錯誤了,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了,一些家長聽到后,第一個反映就是氣不打一處來,把孩子叫過來埋怨一通,指責一通,訓斥一通。

4、打罵體罰。更有個別家長,用打罵來表達對子女的愛。一個女孩向我告狀,考試成績 不好,回家就要跪搓衣板。

5、愛得過分,愛得過細。有的家長,面對自己已經十七、八歲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材料,還像小孩那種愛法。盡管付出是實實在在的、真心實意的愛,還是不能使兒子滿意,甚至反倒使兒子更不喜歡自己。

一等家長用眼睛管教孩子;二等家長用嘴巴管教孩子;三等家長用拳頭管教孩子。你們應該爭取做一個一等、至少是二等的家長,千萬不要做三等家長。

四、怎樣讓孩子喜歡自己

對小學生喜歡的父母類型歸納如下:

1、理解尊重子女

中學生最渴望父母能真正走進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動態、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從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選擇和追求??上Ш芏嘧龈改傅牟⒉欢眠@一點。他們只關心孩子的生活、成績,卻不去了解子女豐富的內心世界。很多學生抱怨說:“他們只知道分、分、分??己昧?,他們興高采烈;考不好,就開始指責、訓斥,從不問你為什么考不好。”

2、不擺家長架子

家長既是子女的保護者,又是子女的知心朋友;他們既尊重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導。一位男生特自豪:“我特別愛我的父母,他們和我的關系不像家長,像是鐵哥們。從小到大,家里有什么事都擺在桌面上,一家三口商量著來。爸爸出差的時候,媽媽就說:‘男子漢,全靠你了?!矣X得自己有責任感,而且堅強、果斷?!?/p>

3、家庭和睦

羅素在《婚姻革命》中說:“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家庭教育的材料,那這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而這種溫暖只能來自父母的愛情?!备ヂ逡恋乱舱f:“一個為母親所特別鐘愛的孩子,一生都有身為征服者的感覺;由于這種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導致真正的成功?!狈蚱薅鲪郏优蜁钤跍剀暗募彝シ諊校玫疥P心和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從而心情愉快,身心皆健;反之則影響子女的發展,甚至會毀掉子女一生的幸福。

4、賞識自己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贊美自己子女的優點,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弱點,更可怕的是處處拿別人子女的長處去比自己子女的短處。一位男生對我講:“我媽老說我不好,動不動就拿我跟她同事的孩子比:人家某某考一百分,你怎么就考八十分?人家初一就入團了,你都初三了還什么都不是!人家這次期末又是全班第一!后來我對她說,‘我這不好那不好,你給某某當媽去吧!’”子女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賞識。父母用別人作例子為自己孩子樹立榜樣,目的在于“激將”,而事實上卻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和崩潰,產生自卑心理。

5、真正關心子女

很多父母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能否考上重點大學、孩子身體狀況等,而對孩子的心理、思想、個性關心不夠。而孩子恰恰需要父母關心的是后者。不止一位學生憤憤不平地對我說:“我父母哪是關心我呀!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分!一回家就知道問兩句話:作業寫了嗎?考了多少分?除此之外你說什么他們都沒興趣?!痹谶@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對子女的了解僅限于表面的東西。

6、對子女的期望值要合乎實際

舉例:某重點中學高一年級的一名女生,中考分數離重點中學的錄取分數線還差的遠。他父親走關系、托門子,最后花錢總算在重點中學為女兒占了一席之地。但每次父親見她,問的總是學習。由于孩子基礎差,在重點中學里猶如小羊和千里馬賽跑,她不可能跑過人家!于是導致嚴重的自卑傾向。期中考完試后,她坐在咨詢室里哭了好久,她說父母對她期望值那么大,她不知該怎么面對父母……

五、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首先是要了解孩子。了解是溝通的前提,平時要善于觀察了解孩子的所做所想,看看他近一段時期內有什么變化(包括說話做事,有沒有比較心煩的表現,情緒上有沒有波動)。家長要善于傾聽孩子的話,了解他們的感受和情緒、苦惱與要求。

其次是家長要與孩子交朋友,在人格上要平等,給孩子一個平等的發言權。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您不是父親,不是母親,您就是孩子的朋友。

再次,尊重和理解是溝通的關鍵。進入高中的孩子有著強烈的成人感、獨立性和自尊心,渴望別人理解自己,希望得到尊重。當家長理解并尊重他們時,就能打開他們的心扉。有的家長當著別人的面數落孩子,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再是善于捕捉交談契機

1、孩子取得成績時

每個人都有榮譽心,愛面子,孩子更是如此。家長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同時提出新的要求,巧妙指出其“美中不足”,孩子不但樂于接受,而且會以實際行動向新的目標邁進。比如孩子這次考試物理考70分,您告訴孩子你努力了,你進步了,下次朝著一個什么目標發展(75分)。當然,每次考試可能有不同難度。

2、孩子遇到挫折時

孩子情緒低落、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棄時,家長應馬上給予必要安慰,使孩子懂得:失敗只是一次人生經歷,失敗并不可怕,可怕是失敗以后的沉淪。要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千萬不要盲目責怪,“火上加油”。比如:孩子考試失利了,考試前自己預計能進前50名,結果考了100多名,有的孩子會心灰意冷,這時最需要家長的理解和幫助,您要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是題難了,是基礎知識不夠牢固還是自己粗心大意了。

3、孩子做了錯事時

如有的孩子在學校違紀受到學校處分,孩子自己很后悔、痛苦,這時最需要家長的諒解,家長不要一味進行批評,機智地“誘導”、指出其錯誤,分析其原因,剖析其危害,點明其教訓。真誠的關懷和親切的教誨最容易觸動孩子稚嫩、無助的心靈。

4、孩子感情受到傷害時

如孩子與最好的朋友發生矛盾,孩子很委屈、痛苦、憤怒,這時家長給予必要的關懷愛護,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有沒有孩子自己錯誤的地方,不但能增進感情,而且讓孩子感到你可親、可敬、可信。

5、當家庭遇到困難時

有了家長遇到困難時只知道自己默默的承受,自己多少苦處孩子并不知道,比如家里沒錢了,孩子又想買衣服,有的家長又狠了狠心也給孩子買了,但孩子卻根本不知道家里的困難。

實踐證明,家長如能善于捕捉交談契機,必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