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感悟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感悟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100字 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學生篇一

現在孩子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都特別的優越,除爸爸媽媽的疼愛,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四老的加倍關懷。大多數孩子的生活狀態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形容一點不為過。但往往這樣的生活狀態會潛移默化的讓孩子認為這是ta應得的,家長的所有付出是應該的,孩子沒有同理心和感恩之心。家庭勞動教育關系到培養孩子的高尚道德意志和品質,對培養健全人格、團隊協作意識、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年級二班李怡秋,剛滿7歲,從小跟著老人一起生活,慶幸的是沒有老人的溺愛干預,給她養成的習慣要比部分同齡老人帶大的孩子獨立。上幼兒園之前就自己吃飯,后來逐漸自己穿寬松衣襪。從自己洗臉到慢慢學會自己刷牙、洗澡,再到現在給自己洗襪子、疊衣服,餐前擺放碗筷、餐后刷碗、擦桌子、擦地板等家務。當然這都是生活中點滴的積累。

類似我們這種獨生子,集父母的寵愛于一身,生活中從日食起居到穿衣住行都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凡事父母都得親力親為,即便在孩子2-6歲善于模仿的年齡,也都被父母扼殺在搖籃中,這不許碰,那也不能動。久而久之,孩子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差,強化了依賴心理。待到孩子再稍大些,父母就會抱怨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會,也不懂得心疼體諒父母的辛苦,更不會幫父母分擔……要知道,凡事都不會一蹴而就,孩子的這種想法和行為是受前因干預后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從上幼兒園那天起老師就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又有多少孩子三四歲了是被老人一口一口喂著吃長大的呢?到了上小學,要從簡單的整理自己文具、書包到穿衣疊被、自己洗漱、飯前飯后擺碗筷、擦桌子、洗餐具等日常小事做起。往往這類日常小事會被家長忽視,認為孩子只能添亂。試想如果我們都不讓孩子嘗試,ta怎么會做?又談何做好呢?

居家學習的一天,李怡秋說想吃媽媽做的糯米藕,我提前備好了食材,晚飯后邀她一起參與給藕灌米。我先示范搞定了一個,她還在循序漸進的一點一點操作(往藕孔里灌糯米是需要耐心、技巧和細心的工程)。大約半小時后,她也完成一個,伴隨著一聲嘆氣:“唉,吃個美食也真是不容易,做什么都得付出努力呀!”我在旁邊補充了一句:“先苦后甜是不是這個理兒?”她沖我點頭表示認可。

生而有涯,學而無涯。小學生除學科教育外,要學習和鍛煉的有太多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感悟100字,最基本的勞動教育是鍛煉孩子自立的第一步。且努力做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同成長,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優秀引路人,為孩子的獨立、健康成長創設更廣闊的藍天!

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100字 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學生篇二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我認為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和睦,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和理解,學會愛別人和愛自己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我們做家長必須要謹言慎行。

三、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做對了,我們要用心夸獎孩子,做錯了,我們要及時糾正。獎勵和懲罰,都要有度,適可而止。

四、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首先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感悟100字,父母就先學會尊重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在不斷地成長。

最后,為了孩子,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100字 家庭教育促進法感悟學生篇三

通過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深深的體會到學校對學生的重視、關心和愛護,同樣也深刻的體會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起著重中之重的作用。家庭教育要有利于孩子今天的發展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感悟100字,更要有利于孩子明天和后天的發展。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讓孩子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在家里,孩子學習和作業的時間,我們就不會看電視、玩電腦。在其他的閑暇之余,也盡可能的和孩子看一些書,慢慢的孩子對書產生了興趣,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識。

其次,要引導孩子對學習有個正確的態度,不能因喜好而偏科。現在,他們就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主課,不能因為孩子愛學語文就放松數學和英語,或是愛好數學、英語而放松語文。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如果從小對學科有了好惡,那往后的學習就會出現偏差,單科成績不好不說,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伙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么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最后,孩子是老師。家長們應該善于學習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作為一名家長,要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多和他們溝通。對待處于貪玩時期的孩子,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孩子沒按要求完成作業或者其他事情,就對他發火,輕則罵重則打的辦法無濟于事,只有耐心地引導,說服,讓他明白做錯事的不利后果。當然,看到孩子的缺點我們提出了批評,那孩子的優點,我們也要及時給與表揚,這樣才能使孩子不驕傲不氣餒。

以上幾點,是我粗淺的看法,望老師和家長們多提寶貴意見。最后希望孩子們健全人格,健康成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