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課 家庭教育公開課:孩子要上一年級 你準備好了嗎
專家觀點一
幼小銜接一般指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的銜接,有的孩子則從幼兒園中班4、5歲開始至小學低年級。在所有學習階段的銜接中,相比小初銜接、初高銜接,幼小銜接對能力要求的跨度是最大的。所以,家長要格外重視入學前的準備。
其中,幼小銜接中的兩個階段需引起家長格外注意。一是在入學前階段,要為上小學做一定的必要準備,比如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起居習慣;二是在入學后階段,適應學校生活、達到學校要求、順利完成過渡。
專家觀點二
對于學前教育去“小學化”的問題,要有兩點認知。一是不要強調教什么,應該強調如何教,如何讓孩子對世界、對生活感興趣,并愿意探索;二是正確認識到,提前大量的寫字、算數對于4、5歲的兒童發展而言,局限性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第一,單純的識字算數,刺激單調,缺少綜合感知,使得精神發育相對遲緩;第二,從學習方法看,讀寫算以重復性為主,不可持續家庭教育的課,會出現“三年級現象”(“三年級現象”即孩子到三年級出現成績下降的現象);第三,提前識字算數,占用兒童身體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對兒童也是一種剝奪;第四,有些兒童的學習障礙,是由超負荷知識攝取導致的后天學習能力受損。
專家觀點三
一年級孩子的學習特點可以概括為兩個“不可能”和三個“容易”。兩個“不可能”是不可能考慮周全,不可能長時間專心;三個“容易”是容易忘記任務、容易受干擾、容易缺乏自信。家長要充分認識幼小銜接正確的育人理念和方法,了解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特點,切忌把特點作為缺點去糾正,要給到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運動,找到孩子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專家觀點四
家長在給幼小銜接的孩子提要求時家庭教育的課,要做到:第一,提要求要具體明白;第二,提要求一次不能提多個;第三,提要求重在完成;第四,提要求要注重方法藝術,比如孩子學習、用腦時不提要求,孩子疲憊時不提要求,有外人在場時不提要求,家長情緒不好時不提要求,不隨便提要求等。
專家觀點五
幼小銜接階段孩子要養成的好習慣:一是緊跟老師的習慣。需要鍛煉“聽”而且是“專注聽”的能力;二是“自己做”的習慣。需要從生活自理開始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也要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步放手;三是趕緊做(不拖拉)的習慣;四是養成規矩意識的習慣,要學會定規矩、定規則;五是建立良好社交性的習慣。包括共處能力,以及何時該怎樣做到禮貌、友好、等待、分享、合作、反抗、妥協、維護權利、克服自卑、退縮等問題家庭教育的課,要學會想辦法解決矛盾沖突、學會表達與溝通。
下期預告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2021年家庭教育公開課”第九期將于9月3日(周五)上線,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發展心理研究所教授陳會昌;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夏婧共同為家長朋友們帶來主題為“兒童品格培養與心理健康”的課程,敬請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