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必須重視價值觀的培養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陸士楨 一、了解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區別,把握家庭教育的特點 學校教育—— 教育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和基本形式; 學校教育以知識傳授為主,在它的整個教育內容中,文化知識傳授占第一位; 學校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具有系統性、全面性、系列性、知識性的特點; 了解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區別家庭教育價值觀,把握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 家庭是以撫育為主;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特征,特別是待人處事、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最大; 家庭教育滲透在日常生活照料里,具有隨意性、零散性、“身教”、環境影響是主要教育形式; 了解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區別,把握家庭教育的特點 社會教育—— 社會一方面存在有計劃的、有組織的、有系統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也同時存在多元的社會影響,二者相互滲透,不可分割; 社會對人的政治觀念、政治行為、政治知識,特別是社會知識、社會價值等方面的影響超過學校和家庭; 社會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傳媒、社會組織、社會事件、大眾的行為、自身的參與等; 二、認識兒童發展面臨新背景 社會意識的多樣化不可避免,意識形態沖突長期存在——選擇; 現實化、物質化、契約化直接影響社會道德價值——構建精神家園; 傳播方式走向大眾化、草根化——主流價值傳播與媒介素養; 權威社會逐漸讓位于平等、溝通、民主新格局——關系的變遷;三、了解少年兒童發展的新特點 發展日趨個性、多樣,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頻繁、深入; 思想活躍,價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束縛,但實際能力相對不足; 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主動,但是單一,缺乏遠大的理想信念支撐的扎實動力,心理較為脆弱; 處于寄托家庭、社會期望值最大,最受社會矚目的社會角色狀態,生存壓力大; 道德的自覺性本質日益呈現,道德能力水平,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持續提高;四、警惕家庭教育的誤區 過分期望 過分替代 過分保護 過分隔膜 過分放縱 五、認識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全面的過程 六、價值觀對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價值觀對人有定力作用,決定了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走什么樣的路; 價值觀具有推動作用,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 值觀有提升作用,成為孩子認識生活,追求幸福的基礎; 七、家庭必須確立進步的社會價值 祖國利益至上; 堅持人民利益方向; 誠信守紀; 崇尚科學,熱愛勞動; 和諧與包容; 八、重要的是構建好人生支撐 物質支撐:學習能力、職業能力; 精神支撐:堅定信仰、完善人格; 社會支撐:制度價值與規則、溝通與合作;九、掌握科學的方法 1、面對面輔導—— 國民身份認同 自我身份的建構 談話溝通 評價與激勵 實踐體驗 行為養成 情感輔導 榜樣教育 2、利用社會影響 社會傳媒運用 媒介素養培育 社會資源的開發和運用 社會事件的解讀與引導 社會參與 觀察和研究十、掌握讓孩子聽話的秘訣 1、喜歡并經常與孩子親近,樂于和孩子一起解決困難; 2、會依照孩子的程度為孩子制訂一個合理的目標,讓孩子在其中有自由表現的機會; 3、積極傾聽—讓孩子知道你了解和肯定他所說的話和所表達的感覺,不用下命令、警告和哄騙的方式; 4、有固定的談話時間家庭教育價值觀,說“我”而不談“你”—用敘述自己的感受及對孩子的希望來代替指責與命令; 5、了解孩子自己的規則—從“孩子的規則”思考問題;掌握讓孩子聽話的秘訣 6、使用正面的語句—去做一件事比不去做一件事容易的多; 7、說出你真實的意思家庭教育價值觀,并對所說的負責—不要使用不能實現的諾言和威脅; 8、有一段輕松時間—每天家里都有一段大家坐在一起表達感情,表達溫暖的時間; 9、家中有明顯、確定的規范可循; 10、致力于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歡樂的家;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