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與家校協同育人 家校共育:家庭教育發展趨勢之新之要
■受訪人: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采訪人:劉海穎(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在政策引導之下,家庭教育發展有了更為明晰的方向,這也要求樹立新時代家庭教育發展觀。另一方面,經過2020抗疫之年“居家學習”的現實情境后,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在家校協同方面都有了更強烈的意識乃至需求,同時也有了更多的基礎性實踐。但同時,家校共育在現實中仍然有諸多需要探索和提升的空間,需要多方面的探討和多形式的實踐。近期,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家校合作共育:中國家庭教育的新趨勢》就從文化出版服務角度迅速反應,從多個角度對家庭教育發展的現實、趨勢進行梳理、思考,特別對家校共育進行深入解讀。此次,《成長教育周報》特別約請該書主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云曉圍繞家校共育進行分享,以期引發更多思想的交流和實踐的動力。
□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國家庭教育的新趨勢》一書中,您在開篇即提到“家校合作共育就是家庭教育發展的最新趨勢,也是最重要的趨勢”。這一新趨勢形成的現實背景以及實際體現分別是什么?
■有人把2015年評價為中國的家庭教育元年,意思是說,這一年家庭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家庭教育事業有了顯著的發展。《家校合作共育:中國家庭教育的新趨勢》一書的特殊價值,就是用大量數據和分析對2015年以來中國家庭教育發展的總結與反思。家校合作共育之所以成為家庭教育發展最重要的趨勢,是來自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和家庭兩方面內在的強大需求。從學校來說,要實現教育現代化離不開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從家庭來說,為了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數父母都有參與學校管理的意愿。家校合作共育成為新趨勢的實際體現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政策導向明確。2012年3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要把家長委員會作為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內容,作為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的育人體系的重大舉措,創造條件推進建立家長委員會工作。2019年,教育部把推進“家校協同育人”列入“奮進之筆”攻堅行動。二是全國絕大多數中小學和幼兒園都創辦了家長委員會,許多地方甚至建立班級、年級和校級三級的家長委員會,開始發揮顯著的作用。
□您提出,中國家庭教育目前進入了最迅速、最廣泛、最具深度的發展時期。家校共育作為家庭教育中的趨勢性發展組成,目前在家庭教育的總體發展中處于什么樣的階段和狀態?同時有哪些亟待需要引發重視和加大完善力度的方面?
■家校合作共育有力地推進了家庭教育的發展,減少了家校之間的矛盾,增強了家校合育的力度,但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和探索階段。家校合作目前有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是家校合作雙方的責任與邊界不甚清晰;二是家校合作過于偏重學校教育,甚至出現家庭教育窄化或矮化的不良傾向。
□實際推動中,家校共育還需要哪些力量和資源的協同支撐?在各方面力量中,主導者應是誰?為什么?
■家校合作的主導者是學校,因為學校既具有教育主動性和專業能力,也體現國家的教育宗旨,但需要尊重學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及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利。家校共育需要政府與社會更多的支持,需要全社會提供優質資源。例如,蘇州市將120多處優秀的博物館和名勝古跡建設成為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對廣大中小學生家庭開放,就是社會支持家校合作的一個范例。再比如,在深圳市羅湖區教育局的支持下,全區各校的家長委員會組成聯合會,經常進行經驗交流,促進了家校合作水平的不斷提升。但是,我很遺憾地發現,社區工作越來越活躍,可是關心家庭教育的社區很少。
□在起步期或者發展前期,主導者可以嘗試以哪些方面為突破口,讓家校共育取得有抓手、相對便于操作的實效推進?在提升期和深化發展期,您還有哪些建議?
■家校合作的根本目標是立德樹人家庭教育與家校協同育人,目前一個重要的使命是既要支持學校教育也要支持家庭教育,應當警惕家庭教育學校化和知識化家庭教育與家校協同育人,讓家庭教育回歸美好生活。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是生活教育,背離了這一特點的家庭教育就容易出現人們擔心的“內卷”,孩子扭曲為“雞娃”家庭教育與家校協同育人,這是一個致命的缺憾。黨中央已經將勞動教育列入教育方針,為什么家務勞動依然是極為薄弱的環節?這是值得反思的。
□在家校共育中,從目前家長總體的狀態來看,家長們還需要重點做好哪些方面的提升,同時可以通過哪些現實方式加以實現?
■家庭教育的問題千頭萬緒,歸根結底是父母的教育素養需要提升,改變孩子從改變父母開始。值得欣喜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在覺醒中,其標志就是注重孩子的人格健全勝于對考試名次的追求,注重生活教育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這樣的家庭是真正充滿希望的。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