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潯東小學錢力副校長、語文教研組長鐘安麗老師做客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近期“江蘇家長高調退出家長群”上熱搜榜,學校和家長們就家校共育而引發的一系列孩子在教育路上究竟應該誰對孩子負責的問題爭持不下。

11月17日,九江市潯東小學德育副校長錢力、小學語文教研組長鐘安麗老師做客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就如何更好的進行家校協同教育與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講師、畫荻教育資深家庭教育指導師張魏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講師、畫荻教育資深家庭教育指導師張魏與兩位老師交流

“家長群變為作業群,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職責混淆,家校關系錯位所致”,“家校共育,關鍵在‘共’,目標在‘育’”,“家校攜手同行,才能達到‘1+1>2’的效果”,在訪談節目中,錢校長和鐘老師就潯東小學的家庭教育實際情況出發,分析相關家庭教育案例,結合當下的家校合作熱點話題,一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錢校長表示,家校共育關鍵在“共”,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

她分享了一個案例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師,她班里的一個女孩長的挺漂亮,卻總是很難在她的眼里看到自信和陽光積極的一面,成績也不是很出眾。于是錢老師就對這個孩子特別關注,輔導她的功課,而且經常對她進行表揚。逐漸的,錢老師的付出獲得了回報,這個孩子變得不一樣了,性格變得樂觀開朗,成績也從之前的70多分提高到90多分。

那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錢校長第一反應就是家庭教育環節出了問題。于是她找到孩子家長了解情況。通過溝通,發現孩子家長確實缺乏對孩子的關注,從小到大都不太注重家庭教育。

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講師、畫荻教育資深家庭教育指導師張魏表示,現實中,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教師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家長,如讓家長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個別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責任就移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自己可以當“甩手掌柜”。理解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于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難以實現預期效果。

潯東小學小學語文教研組長鐘安麗老師具有18年的一線班主任工作經驗,她在訪談中提到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師,現實當中也確實存在極小部分的老師會把自己應該分內的工作給家長來做,于是就有了前面提到的“家長高調退群”風波。家長和老師之間應該要多溝通,畢竟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把孩子教育好,能夠把孩子培養成才。

所以,她認為,老師應當盡職盡責,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本職責任,同時家長也不應忘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不應當由家庭代勞,同樣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腦兒推給學校和老師。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協同育人,才能達到“1+1>2”的效果。

張魏老師作為具有十年家庭教育指導實戰經驗的導師對如何更好的做好家校合作也表示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師,教育孩子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家長理應多花些心思在里面。不要總把學校的一些合理的要求而當成壓力。

潯東小學家長會上,家長們正在觀看該訪談節目

首先是意識上要正確,其次就是方法上,家長要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江西省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職能就是更好的幫助家長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繼而才能更好的與老師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優勢,有助于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各方不缺位、不錯位,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點,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取得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文:李國華)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