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希望,守住幸福。用心靈筑起留守孩子健康成長的階梯。

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_淺談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_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有關于留守兒童,最近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在網絡流傳的下面這張圖了。

照片上一個手提塑料袋的小孩滿臉淚痕。原來,孩子裝好衣服要跟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走,可出門時父母已經走了,孩子發現后就崩潰大哭。

淺談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_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_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談起留守兒童的父母教育問題,其實我們都很明了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主要環境,但在快節奏時代的發展中很多父母被迫選擇了外出工作,把孩子留在祖輩或者親戚身邊進行監管教育。那么 留守兒童父母應該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呢?

留守兒童將會遇到的心理問題

一篇留守兒童的作文《我太愛那件禮物了》中寫到:

“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父親給我的那一個眼神”

“那個擁抱和那句話,一直給我力量”

“我抱著爸爸說‘你做的玩具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

幾句簡單的話勾勒出了一群孤獨的留守孩子站在窗邊的思念。

淺談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_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論文_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

正是因為缺乏父母陪伴,讓孩子只有把無限的思念藏在心底,這種情況下孩子內心情感無法得到釋放,就會造就孩子的一些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會遇到的心理問題:

①容易自卑、缺乏安全感

②情緒不穩定,逆反心理強

③性格內向、自我封閉

父母與孩子長時間的分離,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依靠感,不愿與人交流導致性格內向。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也會讓孩子心理情緒跟隨著不穩定,容易沖動不安,造成逆反性心理。不聽從父母,讓親子關系變得冷淡。

留守兒童,父母該如何進行教育?

在微博上看到過這樣一件真實的故事:

一位記者下鄉訪問留守兒童,請他們在對外打工的父母說一句話,一個七歲孩子怯怯生生用極低的聲音說出“爸爸媽媽,我可以去你們家玩嗎?”

多么令人心酸淚目的話阿,那是他的父母,是應該令他最輕松最歡喜的人,但卻因為常年的留守,讓父母成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孩子內心父母的陪伴是最大的幸福,而留守兒童的內心對父母的渴望是更加強烈的。可是作為父母也有父母的苦難,沒有父母會不愛,不想陪伴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種種原因可能需要分離。

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_淺談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_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論文_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_淺談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那么留守的孩子,父母應該如何進行教育呢?

(1)多說一句“我想你”“我愛你”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負責人,但迫于生計,可能會外出工作,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

這種情況下,父母最好要做到每周和孩子進行三到四次的電話溝通,告訴孩子自己十分想念他,愛他。

這樣能孩子明確父母的牽掛和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感和依靠感。這個時候的父母不要礙于面子不好意思表達,其實孩子往往就是在等待這句“爸爸想你”“媽媽愛你”。

(2)拒絕批評“會議”,成為孩子的傾聽者

留守兒童和父母大多是用網絡視頻、手機電話來進行聯系的,多半父母會把這個來之不易的聯系變成對孩子近期學習成績、犯錯的總結大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喋喋不休。

這樣只會讓孩子拒絕和煩感與父母溝通。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父母要轉變方式,讓孩子變成“主講者“多多傾聽孩子近期發生的事情,積極的和孩子多聊聊心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保護,加強孩子的交流能力。

當然,如果孩子近期有犯錯誤,父母要平和的與孩子溝通和講道理或者在和孩子見面的時候再進行點出。

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論文_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_淺談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

(3)和老師、照看人進行及時的交流

父母要及時和學校老師進行溝通,在詢問孩子成績的同時要多問問老師孩子在校和同學關系是否友好、是否積極參加校內活動等,請求老師多多關注孩子身心的健康。

對于孩子的照看人方面,家長要告訴照看人對孩子教育的原則和底線,不讓孩子太放縱或者太拘謹。

(4)面對面的交流永遠大于無厘頭的溝通。

雖說父母迫于生計選擇外出工作,但在孩子的教育上還是建議父母或者父母一方能抽出一定的時間陪伴孩子。

例如:每兩周、每一個月能夠和孩子一起生活一到兩天,或者在孩子放假時選擇把孩子帶到身邊生活,和孩子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樣能更高效的促進親子關系。不要讓孩子超過半年一年的都見不到父母。

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論文_淺談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_淺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最后

雖然父母與孩子聚少離多,

但只要父母和孩子多溝通,

相信孩子也會理解父母。

同時 學校、政府都在共同努力

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更好的知識和精神層面的教育。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健康成長、實現夢想。